“黑标”是品牌授权中的“高端通行证”,它代表着更严格的品质管控、更稀缺的市场资源,也意味着商家需投入更高的成本(如更高的授权费、更严格的库存管理)。然而,当授权期满,商家往往面临一个棘手问题:剩余库存能否继续销售?清仓是否构成侵权?据2025年行业调研显示,超60%的黑标授权商家在授权到期后,因库存处理不当被品牌方索赔,平均损失达30万元以上。更严重的是,违规清仓可能导致商家被列入品牌“黑名单”,失去未来合作机会。黑标授权期满后,库存清仓究竟是“救命稻草”还是“侵权陷阱”?本文结合法律条款与行业案例,为你拆解3大关键规则,助你合法清仓、降低损失。

一、第一步:先看合同——授权协议里的“库存条款”是核心依据
1. 合同明确“授权期满后库存处理方式”
正规的黑标授权协议通常会约定“授权期满后库存的处理规则”,常见条款包括:
- 允许清仓:品牌方授权商家在期满后一定期限内(如3个月)继续销售剩余库存,但需遵守“原价销售”“不得补货”“不得使用黑标宣传”等限制。
- 禁止销售:品牌方要求商家在授权期满后立即停止销售,剩余库存需退回品牌方或按约定价格回购(如按成本价的80%回购)。
- 无明确约定:若协议未提及库存处理,商家需依据《民法典》及行业惯例,与品牌方协商解决。
2. 真实案例
2024年,某服装品牌商家A与品牌方B签署黑标授权协议,约定“授权期1年,期满后商家可在3个月内清仓剩余库存,但需保持原价销售”。授权到期后,商家A为快速回笼资金,将库存服装打5折销售,被品牌方B发现后起诉侵权,法院判决商家A赔偿品牌方B损失20万元(因低价销售损害品牌高端形象)。
3. 应对建议
- 授权到期前3个月,仔细核对协议中的库存条款,明确“是否允许清仓”“清仓期限”“销售限制”(如价格、渠道、宣传方式)。
- 若协议未明确,立即联系品牌方协商,书面确认清仓方案(如邮件、补充协议),避免口头约定无效。
二、第二步:清仓“红线”不能碰——这3种行为100%侵权
即使合同允许清仓,商家也需遵守以下规则,否则仍可能被品牌方索赔:
1. 违规使用黑标标识
黑标是品牌方的注册商标,授权期满后,商家无权继续使用黑标标识(如商标、包装、宣传物料)。若商家在清仓时仍标注“黑标授权”“官方正品”,或使用与黑标相关的图片、文案,构成商标侵权。
- 真实案例:2025年,某家电商家在黑标授权到期后,继续在商品详情页使用“黑标认证”标识,被品牌方起诉商标侵权,法院判决商家赔偿品牌方50万元,并下架所有侵权商品。
- 应对建议:清仓前移除所有黑标标识,更换为“库存清仓”“特价处理”等中性描述,避免误导消费者。
2. 跨渠道或超期限销售
若合同约定“清仓仅限线下门店,期限3个月”,商家却将库存转移至线上平台销售,或超过3个月仍继续销售,均属违约。
- 真实案例:2023年,某美妆商家在黑标授权到期后,将剩余库存从线下专柜转移至抖音小店销售,被品牌方发现后终止合作,并索赔30万元(因跨渠道销售扰乱品牌价格体系)。
- 应对建议:严格按合同约定的渠道(如线下/线上)、期限(如3个月)清仓,超出部分需提前与品牌方申请延期或调整渠道。
3. 销售“问题库存”
若库存商品存在质量问题(如过期、破损、功能缺陷),商家仍强行清仓,可能被品牌方追究“损害品牌声誉”的责任。
- 真实案例:2024年,某食品商家在黑标授权到期后,将临近保质期的库存食品低价销售,导致消费者投诉“变质”,品牌方因此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,商家被索赔15万元。
- 应对建议:清仓前检查库存质量,对问题商品单独处理(如报废、返厂),避免流入市场引发纠纷。
三、第三步:合法清仓的3个实操技巧——降低损失、避免纠纷
1. 提前规划库存:授权期内分批销售,减少到期库存压力
黑标授权商品通常价格较高、销量波动大,商家可在授权期内根据销售数据(如季节性、节日需求)分批进货,避免到期时库存积压。
- 真实案例:2025年,某运动品牌商家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,将黑标授权商品的进货量控制在“月均销量的1.5倍”,授权到期时剩余库存仅5%,通过3个月清仓全部售罄,无纠纷。
- 应对建议:建立库存预警机制,当库存量超过“3个月预期销量”时,暂停进货,优先销售现有库存。
2. 与品牌方协商“回购或换标”:降低清仓成本
若库存量较大,商家可与品牌方协商:
- 回购:品牌方按约定价格(如成本价、市场价的一定比例)回购剩余库存,商家减少损失。
- 换标:将黑标商品更换为品牌方的普通标商品(需品牌方同意),继续销售(价格可能降低,但可合法清仓)。
- 真实案例:2024年,某家居商家与品牌方协商,将剩余黑标库存的标签更换为品牌方普通标,以原价70%的价格销售,3个月内清仓完毕,品牌方未追究责任。
- 应对建议:授权到期前2个月主动联系品牌方,提出回购或换标方案,增加协商成功率。
3. 选择合规渠道清仓:避免“低价倾销”损害品牌
即使合同允许清仓,商家也需避免“低价倾销”(如低于成本价销售),否则可能被品牌方认为“扰乱市场秩序”。
- 合规渠道:优先选择品牌方指定的清仓渠道(如奥特莱斯、品牌特卖会),或通过自有线下门店、官方小程序等渠道销售,控制价格波动。
- 真实案例:2025年,某奢侈品商家通过品牌方指定的奥特莱斯渠道清仓黑标库存,保持原价8折销售,既合法清仓,又维护了品牌高端形象,品牌方未提出异议。
- 应对建议:清仓前与品牌方确认“可接受的最低价格”,避免因价格过低被投诉。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:品牌方“耍赖”怎么办?
若品牌方在授权到期后拒绝协商、强行终止清仓,或以“侵权”为由索赔,商家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:
- 收集证据:保留授权协议、清仓记录(如销售数据、物流凭证)、与品牌方的沟通记录(如邮件、微信),证明自身清仓行为合法。
- 投诉或诉讼: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品牌方“不履行合同”,或依据《民法典》起诉品牌方“违约”,要求继续履行清仓约定或赔偿损失。
- 真实案例:2024年,某玩具商家因品牌方拒绝回购库存,起诉品牌方违约,法院判决品牌方按协议回购剩余库存,并赔偿商家因库存积压导致的损失10万元。
上一篇:独家黑标授权被抢注了怎么办?丨下一篇:黑标男装能自己改设计吗?侵权吗?
如果您在黑标授权、网店运营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欢迎咨询右侧在线客服,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!